自1958年共大成立以來,本著“半工(農(nóng))半讀、半工半教”、“不要國家一文錢”的辦學理念。為了共大生存和發(fā)展壯大,從1958年底至1962年底共大至少有四次大規(guī)模的“遠征”,在校外建立教學、科研和生產(chǎn)三結(jié)合基地。一方面為學?;I措糧食蔬菜肉類等生活物資;二方面通過師生勞動籌措辦學急需的經(jīng)費用于教學開支、教師工資和學生生活費;三方面在校外建立科研、教學實習基地培養(yǎng)學生和科研隊伍。四次“遠征”分別為:遠征大港林場、遠征南湖、遠征瓜州和遠征將軍洲。每次的“遠征”,都展現(xiàn)了共大師生聽黨的話,忠于黨的教育方針,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堅決、樂觀、自信、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各項使命和任務,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廣大師生、群眾的高度好評。
1958年10月共大總校建校才兩個月,一場“自力更生建校園”的大決戰(zhàn)就開始了。副校長黎超親自帶領總校1200余名師生,奔赴奉新、宜豐兩縣交界的大港山砍伐毛竹。師生進駐毛竹作業(yè)場地后,分班級借住在當?shù)厝罕姾喡淖》恐?,或住在自己臨時搭蓋的棚屋里。他們用毛竹搭起床架架起通鋪,鋪上一層稻草,就是大家睡覺的“安樂窩”。學生、老師、干部同吃、同住、同勞動。勞動條件十分艱苦。
全體師生在校黨委領導下,發(fā)揚“抗大”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繼日,苦干實干巧干,以高昂的革命斗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炸石頭,清河道,修滑道,架索道,砍伐毛竹運輸毛竹。
那時的日常工作主要有:建滑道、清理河道、修公路、建索道、拉大板車運輸毛竹、順著河道放竹排到上富鎮(zhèn)河邊等等。那時先后成立了“砍伐隊”、“特工隊”(指炸石頭的隊伍)、“修路隊”、“運輸隊”、“后勤隊”、“清河隊”等工作隊伍,分成不同小組分工協(xié)作。大家都憋著一股勁,爭取早日完成任務。
那時在山上洗澡問題尤其大,山高林密,砍伐處很少有充足水源,師生們很少洗澡一身臭味,一來缺水,二來勞動強度大,回來大家特別累就想睡覺,因此常不洗澡。
那時生活極其困難,飯菜都從山下十多公里挑上來。因為路途遙遠,冬天飯菜都是冷的,又冷又硬,難以下咽,有些師生為此患有嚴重的胃病,就是吃多了冷的飯菜。菜多為蘿卜干,師生缺乏營養(yǎng),部分師生腿腳浮腫,為此師生想方設法找黃豆來吃補充營養(yǎng),甚至部分師生把竹筍洗干凈蘸醬油吃補充營養(yǎng)。
那時在大港林場除了晚上整宿整宿有蚊子折磨著師生,好不容易熬到了白天,卻有另一種比起蚊子更甚的蟲子,讓師生們痛苦不堪。那就是一種叫“蚋”的蚊蟲?!膀浮鞭o書上說:“體形似蠅,稍小,褐色或黑色,雄蟲刺吸牛羊等牲畜血液,傳播疾病,危害家畜,也吸人血,叮咬后奇癢”。這種“蚋”叮咬后形成的腫塊比較大,七八天都消退不了。叮咬后特別的癢,因為癢就忍不住去抓,越抓越癢,直到皮膚抓爛也還是很癢。為此,不少師生發(fā)炎發(fā)熱,兩條腿上紅腫、潰爛、疤痕。就這樣師生們也沒有影響工作,影響士氣,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那時大港林場樹木竹林旺盛,草地陰涼,生活著大量的毒蛇。時而有一種蛇出沒,多伏在樹上,“黑質(zhì)而白章”,行動如風,要是咬到了就容易一命嗚呼了,這種蛇叫“五步倒”,學名叫“尖吻蝮”。為此師生上山砍伐全都小心翼翼。
那時生活困難問題很大,各種生活狀況層出不窮(來自都市的師生更艱難):潮濕的環(huán)境,高強的勞動,殘酷的饑餓,駭人的毒蛇,可惡的蚊蟲…。但大家決心很大,都沒有怨言,只想著把任務早日完成好。為此大家盡力克服各種困難,沒有一人發(fā)牢騷,沒有一人開小差,沒有一人拋錨溜號。
1958年冬天,到大港林場的仰山(奉新縣境內(nèi))砍毛竹也是師生經(jīng)常性的工作,也是非常的辛苦。冒著嚴寒學生們踏著皚皚積雪進山,在靜謐的深山竹林里,砍刀砍向毛竹,震得竹葉上的積雪積冰撲簌簌撒落下來,積冰落到學生頭上,格外生疼;積雪落在頸脖里則涼颼颼令人寒顫。班里強壯者去山里砍毛竹,其余男女同學則順著這條崎嶇彎曲用石頭鋪就的十幾里路長的古老山路,將毛竹運到公路邊的小堆場,再通過拖拉機運出去。每天學生來來往往很多回,有的人腳磨出了水泡疼痛難忍,有的人腳腫了,有的人眼鏡碎了,有的人膝蓋跌得烏青……但大家都沒有怨言,輕傷不下火線,只為早日完成任務。
經(jīng)過七個月的奮戰(zhàn),共大師生共砍伐毛竹60多萬根,修筑十余公里的山間公路,清理了十五公里的山間小溪,鋪設了四千多米竹滑道,架設了二千多米的架空索道,為運送這些毛竹到上富鎮(zhèn)河邊和公路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運輸條件,及時完成了毛竹的運輸任務。
這場在大港林場的“遠征”大決戰(zhàn)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也為學?;I集了38萬余元建設經(jīng)費,對學校穩(wěn)定、鞏固和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鑒于大港林場資源豐富,經(jīng)省委、省人委同意,并于1960年2月創(chuàng)辦了“共大大港林場”。
拿到大港林場掙來的38萬余元經(jīng)費,共大領導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辦學經(jīng)費有著落了),眼睛里盈滿了熱淚,飽含著深情,心里想著:有這樣的師生,有這股干勁,共大一定能辦好。
上世紀六十年代,大港林場是以生產(chǎn)竹木為主的林業(yè)單位,并以木材為原料,生產(chǎn)包裝箱,供應江西共大五金機械廠用作元釘、螺帽、螺栓的包裝之用。
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有大量邊角料和木屑,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充分利用廢棄的材料。大港林場從1970年又成立了“江西共大大港塑料廠”,專門生產(chǎn)電木粉,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為共大建設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江西共大大港塑料廠從1980年起陸續(xù)遷往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本部,并更名為:“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林產(chǎn)化工廠”。
現(xiàn)在,大港林場依然屬于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的校辦林場,每年承擔著學生的教學實習實驗任務,接待著師生進行愛校榮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